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緩慢程度跟記憶濃淡成正比」
當你遇上某個喚起記憶的時刻,
你的腳步會不自覺地慢下來,
而時間也是。
Moment學,巧合地擷取緩慢的精神,
把生活中每個小時光幻化成一種具有觀察角度的Lifestyle,
不疾不徐地品嘗。
Qmoment
講得是 Life in detail
--> the beauty in the moment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日子裡忽略的每一刻
就像一個短篇故事
moment裡的哲學,永遠都挖不完。
當你恍惚閃爍的時候,記得用手撐開你的眼瞼
注意那些小故事小細節:)
1.關於拍照
不要再撐開食指跟中指,用日系膩死人的方式夾住下巴pose來示人了
在手指頭上畫上達利小俏鬍或日本人的方正小撮鬍子
增加一點俏皮味,而不是無聊的奇蹟美照
因為boring令人厭惡
2.T恤
在衣櫥裡,請務必準備一件勵志的T恤
它也許是一句話、一張相片
在別人眼中它也許不起眼
但你知道那是你的小小信仰
穿上它,你就是神力附體、刀槍不入
3. 狼狽的美好
遇到髒亂立刻收拾的反射動作
是大部分人眼中所認為的優良行為;
但我們彷彿已經忘了怎麼和桌上的這一切殺時間
認為歡愉背後的狼狽削弱了快樂的層次
其實,狼狽的桌景才是無辜的受害者
因為狼狽的美好,很少人看到
4. 擁抱牠
牠不會說話,但是牠懂得你的一切
有時候牠甚至超越氧氣,比呼吸還重要
就算你被世界拋棄,那個角落永遠需要你
喜怒哀樂、任性還是無常......
牠是最好的容器
包容你
5. 寄一張明信片到哪裡
這也許對某些人來說是太文青的想法
寄給自己或那個誰
雖然沒有科學根據指出收到明信片的人,腦內啡是否會增加?
但是收到明信片、寄出明信片
的確讓人感受到了某種氛圍而微笑
它不像「信」那樣沈重,卻附有「你值得我這樣做」的意義
在失落的時候寄給自己打氣,在旅遊的時候寄給他人分享旅行
明信片就是自我的分身
像孫悟空身上的毛髮一樣
讓千千萬萬個你傳遞溫暖的訊息
6. 在褲腳內藏一些秘密細節
這個步伐看似重複動作
但卻和別人的不太一樣
藏在褲腳內的細節在抬腿的一瞬間既令人驚艷也不無趣
剛好為這季男女氾濫的牛津鞋加上unique的詮釋
套一句Dior的說詞:Be iconic!
7. 當個瓶罐回收員
現在收集有型的瓶子不是件難事
拿來放在角落靜置或裝水插花
是最簡單獲取的室內單品
不需大把鈔票就能學會裝置藝術的皮毛基本功
不管是透明、飽和、細長、矮胖
它都能有一席之地
8. 小冊裝記憶
儘管數位時代已經來臨
科技還是抵不過真實的人性與記憶
翻頁的質感、筆觸的軌跡
都比純粹用食指滑來得真誠
隨意夾帶當天的文件或票根
一天1440分鐘用這樣的方式呈現
就像仿舊電影般,時間走的慢又扎實
9. 減肥手段
據說一入秋冬,人的食慾便遞增以累積熱能轉換動能
常常在半夜餓得要死的我
喜歡翻出一些美到不像話的雜誌食物來解饞
當然,這偏向民俗療法的手段(還是很文青的那種),不是正規方式
適不適合個人,得由自己的胃來決定了
儘管圖片美、氣氛佳,飽足感卻因人而異
是一種聞得到書香吃不到肉食的悲哀爛漫作法
很適合翩翩偽文青的我們
10. 衣櫥裡的你哪位?
又是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技巧,不過相當引人省思
衣服是否不想讓你詮釋它應有的個性?
事實上我們穿上它們反而不是增加我們的自信,而是毀了衣服的真諦?
這上面一長串可能令人踏伐的謬論,一直在我腦海裡流竄
生活裡的細節細到連衣服的個性也要管?好像不太正常
只是,隨手把衣服袖子插入口袋
它變成不是你認識的那件物品
反而讓人以另一種角度欣賞這個「不一樣的它」
只是一個動作
它有了自己的個性、自己的主張
不是原來你賦予的那個沒有生命的它
11. 咖啡恆久遠,一杯永流傳
咖啡,實在是有點不想談這個一堆人一窩蜂討論的主題(況且我也沒別人專業)
只不過它就是被定位在一個「沒有它、你犯賤」的點上
對大多數人來說,我覺得咖啡就像「鑽石」,只不過更虛華盲目
有些人選鑽石需要GIA認證和什麼八心八箭的
而那些咖啡的糜迷們,則非星牌不可
或是一定要用比利時壺沖泡
或認貓大便挑選而成的咖啡(Kopi Luwak麝香貓咖啡)為人生終極指標
或是從來不加奶......
才稱做高檔
在咖啡席捲世人的價值觀之後
誰可以真正跳出來說:「我喝咖啡只因我俗氣跟隨」
我不懂咖啡博大精深的論點、我也不懂各家竸品不同之別
超商來一杯,對我已足夠
我想我可以做第一位
挖掘Life in detail
找尋the beauty in the moment if you know where to look.
日子裡忽略的每一刻
就像一個短篇故事
moment裡的哲學,永遠都挖不完。
以上,moment學part 1結束,請繼續等待part 2的來臨
也歡迎光臨我的文青旅遊moment(笑)
點選下面選項進入:D